《偉岸如山的父親》相關評論

鏡中人
1、少小時家庭的創(chuàng)傷、青壯時男女的愛恨和社會的憤怒,與老大時領導PAIN組織對抗制藥企業(yè)薩克勒家族當然有著心理機制上的延續(xù)性;但前半生的成長和創(chuàng)作在敘述上恪守著以時間為本的編年體,交叉剪輯進去的對抗運動貌似形成了句點,兩者之間其實并沒有形成情節(jié)的、感情的、理念的呼應。2、艾滋病時代的憤怒與今日的對抗運動原是最可呼應的兩個段落,但當年戈爾丁用相機記錄了伙伴們的美麗和血淚,今日的她卻和伙伴們坐在攝影機前說說說,跑到藝術機構喊喊喊,再也看不到那些化成血淚的美麗人物,她成了一個社會活動家而不是藝術家,這之間的變化因何而起?3.同樣付諸闕如的是薩克勒家族和藝術機構,藝術家的戈爾丁用藝術對抗社會,活動家的戈爾丁用她的藝術地位對抗權貴,這就成了一場權力的博弈——可以很悲情,但不應像現(xiàn)在一樣傷感,滿足于自我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