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分手后封總痛哭流涕》相關評論

費閑
分好幾天看的。1、表現形式:我們不能用看《辛德勒的名單》的眼光去看《浩劫》,該如何在大屠殺之后敘述大屠殺,是呂森討論過的,那篇《危機創傷與認同》簡直經典得不能再經典;阿多諾的“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罪惡的”,可用于對《辛德勒的名單》這樣的敘述形式的質疑。這部片子注定是要被理解好多次的,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。冒著因此失眠、做噩夢的危險,我還是決定看了。2、導演說與其說這是紀錄片,不如說是藝術作品。涉及到如何用創傷審美化的方式與合法性。3、博伊斯有個作品有這樣一個解讀: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奧斯維辛。purification在基弗的畫作中亦有多次體現,宇宙的毀滅、煉金術的熔煉、阿茲特克用于獻祭的活人和宏偉的祭壇——整個世界是一場奧斯維辛。